自智能化垃圾分類模式開啟后 垃圾分類合格率上升到86%
將底部裝了芯片的垃圾桶放在指定位置,上方攝像頭拍照上傳云端、下面重量感應器精準稱重,短短3秒,一份包含戶主信息、AI識別結果的桶內垃圾“體檢表”就出現在車載屏幕上……近日,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楊汛橋街道竹園童村垃圾分類用上了智能化手段。
用智能垃圾車挨家挨戶收集廚余垃圾的王阿四笑著告訴記者:“我的包干區有118戶人家,以前收一圈要5小時,現在只需3小時,高科技真是好。”
據了解,竹園童村共有460多戶本地居民和2000多名外來務工人員。用智能代替人工,是這個村破解垃圾分類落實難、管理難的一個新招式。“沒有這個車子前,我們都是人工翻檢村民的垃圾桶。”在村垃圾分類一站式服務中心,垃圾分類督導員周妹華給記者翻看以前的照片,“收集員弄得一身臭味不說,發現分類錯誤的情況,也難以保存相應的證據。”
在住戶集中的區域,竹園童村建造了占地4平方米的智能垃圾分類亭。當周妹華拿著一些塑料垃圾走進分類亭時,配了紅外線感應器的垃圾桶會自動打開。垃圾被投入垃圾桶后,電子屏將對分類情況進行評價。
“這些數據將匯聚到后臺,成為我們考核的依據。”周妹華說,如果垃圾投放準確,每戶每天可積累一分。根據月度積分的高低,后臺將給予每戶人家紅、綠、黃3種垃圾分類榮譽碼。“這些積分還可兌換日常用品,一個積分相當于一元錢?,F在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都很高。”周妹華說。
據介紹,自智能化垃圾分類模式開啟后,短短兩個月時間,竹園童村的垃圾分類合格率就從40%上升到86%,周邊村子紛紛前來取經。目前,楊汛橋街道正謀劃建立全域垃圾分類智能化系統,實現各村垃圾分類情況一圖查詢、一網督辦。(朱智翔 晏利揚 金燕翔)
相關閱讀
-
自智能化垃圾分類模式開啟后 垃圾分類...
將底部裝了芯片的垃圾桶放在指定位置,上方攝像頭拍照上傳云端、下... -
老年人加速“觸網” 成為不可忽視的網...
線上預約掛號、掃碼支付貨款、網約汽車出行……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 -
5G加速移動支付數字化轉型 推動數字經...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回顧國內經濟蓬勃發展的十... -
上海構建“老人友好界面” 幫助老人解...
智能技術的發展,不能落下老年人。記者近日在上海中心城區徐匯區走... -
社區群干幫老人安裝APP 幫助老年人跨...
78歲的龍艷香是中原電子退休職工,獨居在江漢區唐家墩街天門墩社區... -
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長 怎樣讓老年...
沒有健康碼乘車遇阻、現金支付遭拒……隨著我國老齡人口數量快速增...